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学院共有三门课程成功入选,这是学院在本科课程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其中,贾利军教授团队主讲的《数字经济学》凭借扎根学科基础、紧跟行业动态的扎实课程内容,认定为线下一流课程;孟凡臣教授团队主讲的《创新创业管理》和黄璐教授团队主讲的《金融工程》凭借其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卓越的教学效果,被认定为线上一流课程。
三门课程成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行列,是对学院课程建设成效的高度认可。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充分释放一流课程的标杆效应,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课程建设的内涵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上持续发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附: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字经济学》
主要完成人:贾利军、王桂军、韩燕、杨帅、何增平、王可第、高婧怡、金梦迪、赵奕菡
课程简介:
《数字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紧密结合中国和世界的数字经济实践,设计了数字经济的基础知识、基本运行规律、应用与实践等3大知识模块和11节专题课程。课程组立足学校理工科优势,组建了文理融合、多元合作的教学团队,将经济学和技术知识相融合,培养满足数字时代要求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课程依托北京高校“数字经济虚拟教研室”等教科研平台,构建起了“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新文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多维能力和投身新质生产力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家国情怀,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
主要完成人:黄璐、卓小杨、郝宇、朱斌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培育具备金融创新思维、能够切实解决金融工程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为核心使命,通过“产教融合、虚实融合、知行融合”的创新路径,构建“学科-科教-产教-创教”四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学-思-用-创”全链条多层次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并实现知识线与价值线并行的双向激励,形成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价值体系为支撑的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线上开设11轮次,选课人数超7万人,在全网金融工程类课程中名列第一,在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招商期货等近50所高校、组织和行业机构推广应用,与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开展“慕课西部行”,并得到“新华思政”重点推荐。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管理》
主要完成人:孟凡臣、刘瑞红、孙淑英、孙利沿
创新创业管理作为北京成品人和一品二品的区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5门线上+8门线下)中的重要基础课,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教育理念,瞄准高教改革中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创新培养卓越人才的需求,结合创新创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最新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课程涵盖了创业认知、创业行为、创业过程和管理创新等与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关内容。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赛事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双创情境中去体验、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态度以及动脑、动手的习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和转化,实现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